1)采用一台氨液分离器向多组蒸发器供液,需设置气、液分调节站。
多蒸发器以并联的形式由一台氨液分离器供液,由于各组蒸发器的蒸发管长度、弯头数
量和管径不同,各组蒸发器的供液量是不均衡的。另外,各组蒸发器的使用情况也是不同
的,在某种情况下,如果不需要使用某组蒸发器,将导致整个系统受到影响,即使在某组蒸
发器的供液管和回气管路上设置关闭阀,也会因为这组蒸发器的停止工作而影响其他蒸发器
的供液量。当考虑蒸发器的热气融霜时,问题便更加突出,因为如果所有系统的蒸发器同时
热气融霜,制冷压缩机就没有吸气,也就没有热气用于融霜。
采用如图1 -25所示的方案,在液液分离器的出液和进气管道上设置专用的液体和气体
分调节站,可以根据各组蒸发器及其进出管的阻力状况调节阀门的开启度,使各通路的阻力
平衡,供液均匀。当某组蒸发器需要融霜或停止工作,通过阀门操作都是方便的。
2)高度不同的蒸发器应该分开供液或采用液包实现串联供液。
高度不同的蒸发器并联工作时,各组蒸发器的供液压头不同,必然出现供液压头较大的
蒸发器供液状况较好,而供液压头较小的蒸发器则仅能得到较少的氢液。解决的方式有两
种,一是采用调节站分开供液,类似Fl -25所示系统;二是采用串联的方式,使氨液首先
进入位置较高的蒸发器,然后将同气管中的两相混合物导A-个小型液包,再通过液包将液
体进入位置较低的蒸发器,蒸发器和液包的合理布置可以使高度不同的蒸发器具有接近的供
液压头,如图l -26所示。
3)负荷波动较大或距离制冷机房50m以上的蒸发器,还应在制冷机房内设置供气、液
二次分离的氨液分离器。
在图1 -24所示的重力供液系统中,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降压后送入氨液分离器,这
称为进入氨液分离器的一次液体。由重力作用送人蒸发器的氨液蒸发后形成的气体夹带着一
些液体通过回气管也返回到氨液分离器之中,这部分液体称为二次液体,此时蒸发器供液的
液柱高度是H,,库房的热负荷Q随时间变化,假设氨液分离器内氨液的密度为pL,液体进
入蒸发器在人口处的干度戈=O,从入口到出口氨制冷剂的干度逐渐增大,出口位置干度受
负荷影响,负荷越大干度越小,负荷越小干度越大。若设蒸发器内气、液两相混合物的平均
密度为PLg,显然pL >PLg o由于这个密度差,在供液压头pL日,的作用下,蒸发器内气液混合
物和气体间的界面必然升高。升高的程度根据pLH.=PLg%(致是蒸发器人口至气液混合物
与气体间界面的高度),则必=pL日,和Lg,说明卫>日.o对于某蒸发回路来说,如果管道的
阻力较小,H2会更大。负荷Q变大,蒸发器内氨制冷剂的含气量增大,使PLg减小,同样会
增加必,当皿的高度超过了氨液分离器的进气口,就有二次液体进入其中。涌入的二次液
体过多时,氨液分离器的液面迅速升高,致使氨液进入压缩机吸气管。
回气管的长度超过50m时,有两种情况会使回气管中的氨气冷凝:一是蒸发温度较高
的制冷装置在冬季运行,外界寒冷的气温使管内氨气冷凝;二是多蒸发温度制冷系统,回气
管靠得很近或高温的回气管在低温环境中穿行,由于冷量的迁移使蒸发温度较高,管道中的
气体制冷剂冷凝。
机房氨液分离器的形式有两种,所示是比较完善的一种连接形式。气液混合物进入低压储液器,并
被储于其中,气体被制冷压缩机拱吸去。当低压储液器液位达上限tai时,应关闭低压储液器上的进液
管、均压管,开启出液管和加压管,利用高压气体的压力,输送低压液体进入排液桶。设计这种
系统应该注意的是:低压储液器的进液管应以最短和最少的弯头、阀门与氨液分离器相连,管径应
大于D108mm以确保氨液下流畅
通。氨液分离器与低压储液器间的均压管不可省去。用于低压储液器的加压热氨引自油分离
器出气口,以避免将润滑油带人其中。排液应排入排液桶,如果直接排入供液管中会延长排
液时间,使氨液分离器内积存过多的液体。
图1 - 27b所示是用于小系统的一种简易方案,这里省去了储存低压液体的储液器,库
旁氨液分离器未能分出的液体被临时储存于其中,待液位达到上限时暂时停止压缩机的运
行,通过加压将液体排人排液桶。
用于回气二次分离的氨液分离器,不需内部供液,这是与一次分离氨液分离器的不同
之处。
4)氨液分离器与蒸发器之间高度差的确定。在工程设计中,氨液分离器与蒸发器之间的
高度差需根据蒸发器和进液管对制冷剂的阻力确定。过小的高度差会使供液不足,过高的压力
差又会影响蒸发器内制冷剂的蒸发温度。液柱高度对蒸发温度的影响见表1 -20可见,在低温
系统中液柱对蒸发温度的影响很大,一般情况下,氨液分离器的液面高于蒸发器最高一排管
子1~2m为好。氨液分离器出液管的横截面积为进液管的两倍左右。当采用咖38mm×3mm
管组成冷却排管时,每一供液回路的长度不宜超过120mo
福粤制冷想了解更多日立压缩机知识请点如下网站:日立压缩机,日立空调压缩机,日立变频压缩机,日立螺杆压缩机 http://www.hitachizg.com/ http://www.lengku1.com/